——可称之为《大明王朝1566》续集

这部电视剧让我想到了《大明王朝1566》里面张居正曾对裕王说过的话“江南的棉田赋税的改制刻不容缓······牵涉到徐阁老,海瑞去推行改革是最合适的······”张居正在嘉靖晚年就已经未雨绸缪想到了裕王及其后继之君接位之后要做的变革,也许就是他后来成为首辅之后推行的变法,一条鞭法?总之,改革的需要在本剧发生时候的几十年前就已经产生了。剧中算呆子在陈述“丝绢税”的来历时就提到了是一百年前(成化)的事情。

本剧内容与剧名贴合,讲的是浙江某地的事情,此丝绢税乃一府八县范围内的税务,相比于大明王朝的朝堂地方几大势力的角逐,的确是小而微的事情,但是正是这笔“小事”却显出了大明王朝的积弊,而且已经到了中央政府考虑变法的程度了。

本剧的矛盾大体上是两方的,算呆子、丰宝玉代表的占有少数田地的农民,范老等乡绅代表的占有大量田地的豪门士族,程仁清、同阳知县、老主簿算是局外之人,但是之后都被卷入并且也都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双方的第一战是在仁化县县衙,算呆子、丰宝玉对阵程仁清及几位知县。这个时候,程仁清把常理人情放在正气公心之前,所用的辩驳手段无非也就是基于“常情”的推断,实际上也不是注重证据的,主打一个混淆视听、见缝插针、转移视线和攻其不备,加之有范老及其手下势力的帮助和崇尚无为的仁化知县的糊涂,第一场对战算呆子败了。可是金安府的新任知府想要打破八县的联合以竖立自己的权威和开展新的政务,于是点播算呆子可以上告。

随后算呆子与丰宝玉前往省会上告,结果最后却选择了都察院的巡按御史,巡按御史表示愿意处理这一案件,一是与金安知府同系都察院下放官员,两人之间有情义;而是因为两人都肩负着试点推动新政的使命,无论两人是为名为利还是单纯出于“正义感、职责感”,都有促成算呆子厘清田亩赋税的愿望。

巡按在揽溪县设察院审理此案,给予算呆子清查架阁库的权利,算呆子的确是在查赋役黄册,而巡按却派了两个书吏在查土地登记的鱼鳞图册,其意在借此清查地方田亩情况。由于巡按的态度使得范老等感到威胁,于是打压拦截不成便对算呆子下了杀心并且对证据付之一炬,意图使此案不了了之。好在程仁清终究良知未泯,不忍坐视才救了两人。

同阳知县曾经对算呆子丰宝玉说过,胥吏在量田时候欺压百姓和隐瞒富户田亩的事情他本就知道,只是他一个外地来的知县在此做事必须依靠当地官吏乡绅,否则就寸步难行。这便是那个时代的治理制度缺乏监督而且被侵害者缺少途径维护自己的后果,即使是明文规定的事情,只要相互勾结也能让你实行不了。因此,中国古时候民众才那么期待和依赖清官,因为自下而上没有畅通的监督救济途径,程序全不透明,维权还要通过官僚系统,而官僚系统或者与其有关系的人群早就沆瀣一气,总叫你无处申告。于是,就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为名请命的侠士和官员了,因为他们要么有实力要么有权力,只要他们秉持公义,尚能有所作为。为甚清官终究少数呢,一是他们面临的利益大诱惑难以抵挡,有钱的人自然要收买权力来一起赚钱的;二是大多数寒窗苦读的士子本就是为了名利而来。于是,只能自上而下地澄清吏治的专制朝代兴亡就呈现出周期性。上层的君王大臣想要维持统治就不能让下面太黑暗,否则最底层的人忍不了的时候又是一场起义;而下面盘剥百姓而远离中枢的地方官员和豪强才不管你王朝的兴衰,他只管在他这一地一世能尽可能占据更多资源财富。

知府、巡按和张首辅都意在改善民生、革除积弊,他们的立场是中央统治阶级的。可是即使如此,他们仍然受制于地方势力。因为后续范老及其他有利害关系的官员合力煽动仁华县以外的县民对抗清丈田亩,理由就是丝绢税会被分摊而加重其他7县的负担,百姓本就不堪重负自然不愿意。可是这些煽动民变的人隐瞒了他们的真实目的,因为丝绢税只是少部分,真正加重他们负担的是大户隐匿和免缴赋税的田产,而只有清丈出来才能真正将赋税公平地分摊给各人。

随着上述唆使一起办的还有惩治程仁清、控制知府和巡按,范老等不惜激起民变而要将此事压下实则是机关算尽,但是太聪明反而误了卿卿性命。当权者和得势者总是有一种自取灭亡的趋势,正是因为他们连程仁清的恻隐之心都容不下才最终导致这个关键性人物倒戈相向,正是他们胆大包天要搞出民乱才导致巡抚到来,包括马文才一个道台要急于行生杀予夺之权,这些都是自掘坟墓。

程仁清本就心怀赤子之心,从前堂上的巧言令色只不过是他生存下去的职业,他内心依然向往正大光明,于是在他最后一次违令上堂的时候他把正气公心放在了常理人情之前,他得到了自己的心安理得。他说得对,做到巡抚这个位置,手中的权柄,过眼的事务再不是一人一地一得一失,他要看的是利害关系,是权衡得失。他不会为了某一个人的利益来煞费苦心,他不会去管对与错这种在不同立场有不同见解的事情,他只会关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所以,巡抚来是不允许下面的官员搞出事情来自己背锅,再就是这件事情也许对自己有利。这一点从他来到堂上开始审理案件中自始至终都没有一边倒的态度,而是根据双方的辩驳成败来决定该向哪个方向支持一下,可谓老到至极。天地不仁,而官员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多少都只是个数字而已,“大人物”们看不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悲喜。

这部剧真的不是在大而化之地讲一个时代的历史,而是真正用心一步一步讲清楚了明朝那个时候的赋税制度以及其中生出的弊端。算呆子的爹所作丝绢全书记录的并不是丝绢税的事情,而是记录的地方上田亩丈量记录的弄虚作假。能够反映出来的就是,大户富户因为其雄厚的财力可以抵抗天灾的威胁,而小民百姓遇到活不下去的时候往往不是借贷就是卖产,而借贷最终还是会导致失去地产。最终大户富户田产越来越多,更加因为他们可以串通勾结收买官吏而隐瞒自己的土地数量,其亲友故旧都可以鸡犬升天而同享少缴和不缴税赋的好处。而国家的财政需要的银钱是相对固定的,分到每个地方的赋税就渐渐由小民百姓负担了,随着他们负担的加重他们抵抗风险的能力就更加不堪一击。于是恶性循环,终至无法收拾。这些图一时富贵的豪强和官绅往往会成为暴民首先斗争的对象,不可谓不是自取灭亡。虽未盛极而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很紧密的,只不过需要一定时间才见得因果报应。

值得一提的是方知县,他前后的转变告诉我们,不仅是小孩子需要鼓励才能向善,大人也需要引导才会维护公义,也许我们都是因为“好名声”才从善如流的,相比于理学家道学家的“诛心”,我们不要求别人有那么纯洁无瑕的道德,我们只需要他是在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就认可他。他更加告诉我们,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完全在他自己的选择,我们可以是一个正直的人,也可以是一个污糟的人。

本剧的亮点就是它没有去歌功颂德,它向我们展示了过去历史中的丑恶,而且还呈现出那么艰难的求真道路,最大的悲哀就是最终的成功是依赖于范老等人的倒行逆施和巡抚等几个官员的“良心发现”,只在靠这些的基础上,算呆子才成功了。要是没他那么好的运气呢,不知多少个失败的故事才成了这一个。

我们真正应该期待的未来,是不凭人的好恶、强弱、运气就能实现公平正义的世界,是我们敢于、易于探索真假、谈论对错的地方。

“你是个好人也是个呆子,这年头也就呆子能做好人。

这世上,人心比算学更复杂。

错误,必须改正。”


显微镜下的大明(2022)

主演:张若昀 王阳 戚薇 吴刚 高亚麟 费启鸣 

导演:潘安子 

显微镜下的大明的影评

lara p
lara p • 0:14